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网上家长学校

家长微课堂13:如何培养有感恩之心的孩子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研究发现,一个感恩的人能收获更大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而且,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而且能够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感恩,做一个既爱自己又爱他人的人,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建议吧。

一、与孩子谈论感恩

经常与孩子谈论感恩的父母的孩子更频繁地表达感激之情。有研究发现,孩子们在父母更频繁地讨论感恩的日子里,比在父母讨论感恩不那么频繁的日子里,往往表现出更多的感激之情。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框架,他们称之为“注意,思考,感觉,做”。这个想法是,你注意到你生活中有什么值得感激的,你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给你这些东西,你感受到与你所得到的相关的积极情绪,你做一些事情来表达对这些东西的感激之情。

家长还可以将此框架转换为与孩子的特定对话:

1、指出孩子已经或已经收到的东西

2、询问孩子收到东西后的感受

3、询问孩子为什么他们可能会收到一些东西,或者为什么有人会为他们做某事

4、指出孩子的财富或特权(“在这个寒冷的日子里,我们有一个温暖的房子不是很好吗?

5、积极回应孩子的感激之情

二、建议孩子定期创建感恩清单或感谢信

感恩清单包括写下你感激的人、物体或事件。写感恩清单的孩子也更有可能帮助他人并为他人提供情感支持。研究表明,经常写感恩清单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感激之情、更高的乐观情绪、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少的负面情绪,这表明关注负面事件本身可能会减少感恩。此外,在一项研究中,8至19岁的儿童被要求写下感谢信,然后大声朗读一封感谢信给他们需要感谢的人。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开始时表现出低水平幸福感的学生在写下感谢信后表现出更多的感激和幸福感。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为以任何方式帮助过他们的人(例如,老师、快递工作人员、公交车司机、长途汽车)写感谢信,因为这种做法可以帮助他们注意到并感激他们生活中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人。

三、言传身教,学会发现和表达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做到在生活中应少抱怨,特别是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学校和师长,不患得患失,这样孩子也会以感恩之心面对自己的生活。

其次,家长要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人的付出。家长对帮过自己的人充满感激,真诚地感谢生活和身边的人,孩子心领神会,自然也就懂得感谢爸爸妈妈的付出了。

另外,家长不仅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该敏锐觉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学会放手,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舍得“用”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要学的第一课,要让孩子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更要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培养出适用一生的能力和责任感。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体验越多,感悟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尽可能不要替孩子做。

父母爱孩子,要有分寸,应该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不包办一切,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同时在家庭事务中承担起一部分责任;不无底线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感受到这个家的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爸爸妈妈认真经营的结果。当孩子能够共情父母的辛苦,自然也会感激父母的付出。

希望我们和孩子都能够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

用爱与温柔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今天是母亲节,

请带领孩子毫不吝啬地表达

对家族中母亲们的感恩之情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