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网上家长学校

家长微课堂08: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知心姐姐”卢勤老师,曾发起过一项“关于青春期孩子心里话告诉谁”的调查,邀请20870名中小学生参加填写。结果显示,只有26.73%的孩子表示,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换句话说,10个孩子里,有7个孩子不愿和父母说心事。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和父母越无话可说?

为什么家长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踩到一些亲子沟通的雷区。受省教育厅委托,省中小学徳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制定的《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指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全文)列出了亲子沟通中的十个“禁忌”,家长们快来对照看看吧!

01忌简单粗暴甚至打骂孩子


无论是行为上还是语言上的暴力,对孩子都是伤害,孩子无法感受家长的爱。孩子要么学会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要么叛逆,要么自卑退缩。被频繁粗暴对待的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会停止爱自己。


如:“闭嘴!每次批评你,你都有那么多理由……”“走开,看见你就烦”。

02忌羞辱孩子、伤害孩子自尊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批评孩子尽可能私下沟通,不要当众责备;尽量避免羞辱性的表达,要保护好孩子珍贵的自尊。


如:“你怎么这么笨/傻,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考得这么差,还有脸哭?”

03忌与其他孩子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心理学证明比较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反而会让孩子灰心丧气,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过份关注外在评价,会令孩子感到焦虑和压力,不利于儿童成长。


如:“为什么别人行,你就不行”“看看人家XXX,你再看看你!你怎么什么都不如人家?”

04忌高高在上、空洞说教


当孩子的需求没有被看到、听到、共情到,居高临下的长篇说教毫无意义。尤其对于低年龄儿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未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会慢慢关闭心门。


如:“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做作业就要专注,不能玩东西。”“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要大度、宽容、要分享,以后走入社会才有好人缘,有好人缘……”

05忌唠叨、翻旧账


唠叨是心理学上“超限效应”的典型表现,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让人产生不耐烦或者叛逆。同时也是对孩子不信任和指责的表现。每次只说一件事,不翻旧账,简洁,明了表达家长的感受、想法和期待。


如:“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你自己看看你的房间,每天弄得跟猪窝似的,不知道整理,就没见过比你更懒的孩子!”

06忌不给孩子独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是每个孩子的内在需求,给予自主权,能增强孩子内在动力和自控力,父母的过度控制容易扼杀孩子的自主性。


如:“我都是为了你好,听话……”“做不完作业,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07忌命令、威胁或讨好迁就孩子


无论是强势的命令威胁还是显得弱势的讨好迁就都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生命个体的位置上,不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形成。


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求求你让我们省点心好不好?”

08忌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上,父母给孩子的标签实际都是给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长此以往,他们会朝这个暗示的方向发展。因此与孩子交流尽可能用描述性表达,不评判,不贴标签。


如:“你就是不自信,这有什么好怕的”“你就不知道心疼父母,就知道乱花钱……”

09忌抱怨、发泄情绪


以抱怨和发泄情绪的方式沟通,孩子本能会在内心构筑防御机制,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如:“要不是为了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

10忌对孩子失去信心,放任自流


任何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家长的信心和爱是孩子改变的重要力量来源。孩子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压力以及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和困扰,如果父母和家庭,不能接纳孩子,给孩子托底,他们的处境会很艰难。问题孩子更缺爱,不论孩子是否优秀,能够得到父母的接纳包容、肯定和支持,孩子就会拥有满满的心理能量,全然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孩子,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失败,都不会放弃希望,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如:“你要是能考上XXX,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真令我失望,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