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黔东南州镇远县妇联结合职能职责,依托“锦绣计划”、东西部协作培训项目等,切实加大手工刺绣从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独具特色的乡土人才队伍,为全县手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妇女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找准载体,把好“培育关”
根据《镇远县“名导游、名厨师、名工匠、名绣娘”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妇联职责,重点在报京乡、金堡镇等热爱刺绣且有一定手工基础的人群开展宣传培养,确保培养出一批传承民族技艺、绣工精细、工艺独特精湛的“名绣娘”人才。截至目前,已开展县级“名绣娘”推评活动两届,邰土芝、邰金芝、田文英、邰土英、田元妹、刘木交6位同志获得县级“名绣娘”荣誉称号;邰土芝获得州级“名绣娘”称号;邰木香荣获黔东南州“百佳绣娘”、首批“名绣娘”、黔东南州民族刺绣十佳工艺大师、贵州省民族刺绣艺术大师称号,均成为“名绣娘”创业模范带头人,为民族手工业发展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培训,把好“使用关”
深入实施“锦绣计划”,多方式举办刺绣技能培训班,展现民间工艺传承、传授方式,发挥绣娘“传承人”与“能工巧匠”作用,发现和培养手工刺绣能人与拔尖人才,通过提高技术、扩大社会影响、创造市场价值,促进技艺传承发展、带动创业致富。创新“妇联组织+企业+合作社+绣娘”模式,打造了北侗手工刺绣厂、报京余珍民族工艺品风情园等一批妇女手工产业示范基地,提高妇女手工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妇女宜绣则绣、宜剪则剪。累计开展“锦绣计划”培训4期200余人次,农民全员培训6期500余人次,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9期400余人次,共计培训资金50余万元,辐射带动镇远县农村妇女300余人居家灵活就业。


创新方法,把好“示范关”
依托省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多种形式,大力组织绣娘参加贵州省“巧手脱贫”手工技能大赛、黔东南州“百佳绣娘”等竞赛活动,为更多优秀绣娘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名绣娘”参加“一户一人”“中国梦·劳动美”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暨创新大赛等活动。邰木香先后荣获黔东南州“一户一人”刺绣比赛一等奖,凯里市“中国梦·劳动美”刺绣技能一等奖;邰土妹获黔东南州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暨创新大赛活动个人技能组二等奖,邰土芝获产品创新组三等奖。通过以赛促技的形式,不断提升绣娘的技艺和创新水平。


按照“对获得各级荣誉称号的绣娘及培育基地(企业)、合作社积极申报项目扶持资金,落实优惠政策”的要求。县妇联通过向上争取,资源整合,加大对“名绣娘”扶持力度,提升“名绣娘”创业基地带动效应。由镇远县妇联牵头,对镇远县手工刺绣创业基地进行调研,特别是对镇远北侗刺绣基地和报京民族风情园刺绣基地等妇女创业基地了解发展情况,帮助解决生产和销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更多的刺绣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名绣娘”邰木香争取培训项目3个,培训经费15万余元;为“名绣娘”邰土芝争取培训项目3个,培训经费10万余元。


强化带动,把好“效益关”
积极支持和鼓励“名绣娘”创新创业。引导“名绣娘”邰土芝申办微型企业,于2018年10月成立镇远县拾遗民间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古城区店面对产品进行销售,累计销售额达40余万元。在东城社区创设“北侗刺绣坊”,常年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贫困妇女群众开展免费培训,通过提高技术、扩大社会影响、创造市场价值,促进技艺传承发展、带动妇女群众创业致富,“北侗刺绣坊”荣获黔东南州巾帼脱贫基地、镇远县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名绣娘”邰木香,多次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培训,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免费传授给妇女同志,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