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仁怀市妇女联合会在全市15个易地扶贫安置小区成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维权)服务点,聚焦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探索预防-发现-调解-维权-回访-关怀六步闭环服务方式方法,解锁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新模式,扎实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基层妇联组织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重要活动阵地和有效载体。
一、预防为先,营造法治+德治和谐氛围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引领作用,聚焦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营造家庭和谐氛围,认真履行普法宣传和家庭教育两大工作职责。一是以“平安家庭”创建为载体,扎实开展送法到社区、送法到家庭、送法到身边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知法守法、懂法信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意识。自2021年来市妇联通过设置宣传栏、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开展活动20场次,参与群众10000余人次。二是夯实家庭文明基础,通过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选树慈母、贤妻、孝女等典型,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2021年评选“最美家庭”30户、“五好家庭”34户、“家庭美德之星”30人、平安家庭2000户。
二、及时发现,构建线上+线下服务矩阵
创新方式方法,抓好阵地和队伍建设,将妇联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村组)的每个角落,让妇女随时随地都可找到自己的“娘家人”。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用,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维权咨询指导、创业就业服务、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关系调适、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帮助,让群众有地可诉、有苦可申、有理可说,助力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增进和谐。2021年以来共接访群众65人次。二是积极构建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治理。深化妇联改革,推动社区与安置点实行妇联组织区域化联建,成立联合妇联,利用微信平台建立 “妇联微家”,以便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三、合力调解,织密纵横交错工作网络
为解决家庭内部困惑,缓解家人之间矛盾纠纷,市乡村三级共同发力,解决群众“心事有人知,家事有人帮”,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一是针对楼栋长、妇联执委第一时间发现的矛盾纠纷,或街道社区干部、帮扶干部不定期走访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教育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疑虑消除、心结打开、情绪舒缓的效果。二是在综治调解纠纷过程中,针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综治调解,街道或社区妇联必须全程参与调解,依法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另外一方面要教育无理取闹、思想错误的女性,帮助扭转思想,化解矛盾,三是针对矛盾较为尖锐、情况较为复杂的家庭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市妇联,由市妇联组织司法调解员、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心理咨询师以及市妇联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的联合调解,以“请进来”或“送上门”方式引导当事人以合理合法方式解决诉求,消除家庭矛盾隐患。
四、依法维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对家庭矛盾纠纷中涉法涉诉问题,坚持依法依规办理,做实做细实事化维权,真心真情为妇女儿童解难事。一是实行信访代理。今年以来,共接待处理来信来访63件,协助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合理诉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结案率达100%。二是落实法律援助制度。协调司法部门先后为8名来访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解决离婚等案件纠纷13起。
五、回访跟踪,确保纠纷调解工作实效
为确保家庭矛盾纠纷彻底消除化解,保障工作实效,市妇联对前期调解的家庭矛盾纠纷不定期开展适时回访,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跟踪掌握动态变化,持续跟进调解服务,各个击破家庭矛盾纠纷,力求调解家庭重归于好。
六、注重关怀,真情温暖特殊困难家庭
对在调解过程确有特殊困难的家庭,通过强化帮扶救助措施和开展走访慰问,将党和政府的关怀、组织关心、社会关爱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今年来,春节期间慰问困难妇女儿童家庭4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9户、双拥家庭2户、先进家庭2户、“两癌”贫困母亲17人;“六一”儿童节慰问留守(困境)儿童406人;“争取“两癌贫困母亲”救助资金17万元,为我市17名“两癌母亲”送去“娘家人”的温暖;联合卫生健康局、妇幼保健院等部门开展农村贫困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累计免费检查6517人次;开展“蓝天至爱·贫困高中生助学”活动,为21名贫困高中生发放助学金共计21000元;组织70名易地扶贫搬迁留守(困境)儿童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参加“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夏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