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万峰林街道鱼龙村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首段,全村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共284户1374人,其中妇女380人。近年来,鱼龙村妇联在建立健全组织、制度、队伍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契机,以“妇女之家”为阵地,以巾帼志愿服务为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凝聚妇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促使“妇女之家”成为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
建“家” 打造“安心”的坚强阵地
一是统筹资源配置,强化阵地建设。深刻领会“家”字要义,坚持整合资源,按照一室多用、分区布局、分时使用的原则,打造“妇女之家”室内和室外活动培训场地,充分发挥村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资源为妇女提供活动阵地,农家书屋现有小说、杂志、报刊等20余个种类,书籍1500余本,同时配备有羽毛球、跳绳等文体娱乐器材,丰富了妇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组建巾帼队伍,强化宣传教育。依托“妇女之家”积极组建了“老年人服务志愿者队伍”、“妇女调解志愿者队伍”、“文明倡导志愿者队伍”、“文艺表演志愿者队伍”4支志愿者队伍,以妇联执委为骨干,充分吸纳热爱妇女工作的优秀女性进入“妇女之家”队伍中,积极开展政策和法律知识宣讲、健康知识宣传、技能培训、妇女维权、志愿服务、文艺表演、关爱帮扶、文明家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行动等方面的活动,进一步宣传动员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激发巾帼志愿者参与热情。同时组建八音坐唱队、板凳龙队、健身舞蹈队,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颂党恩。2021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宣传培训5次,参加妇女400余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28份,开展文艺活动3次。志愿服务内容全、涵盖面广,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巾帼力量。结合鱼龙村实际,建立健全《妇女之家日常管理制度》《妇女之家活动制度》《妇联执委联系制度》《妇联执委议事制度》,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管心”的长效治理模式,坚持以“服务妇女”为宗旨,“重大节日”为契机,常态化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三八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让妇女群众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娘家人的问候与关爱。同时,持续深化巾帼关爱服务行动,推动解决妇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做妇女儿童的贴心服务者。组建留守妇女关爱服务组,设置1名组长,2名副组长,每个村民小组推选1名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妇女为成员,负责以联系、组织、关爱、服务留守妇女为重点,帮助妇女开展劳务、技术、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关爱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帮扶活动10余次,关心关爱低保妇女7人,重病妇女2人,为残疾儿童送文具2人次,组织开展义务巡逻10余次 ,结对开展大范围环境卫生清理整治2次。
持“家” 倾注“全心”的基层治理
针对妇女在文化教育、就业创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想她们所想,办她们所需,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巾帼创业等活动为抓手,将基层治理做实、做细。一是充分发挥“妇女之家”议事协商、服务妇女的功能,引导妇女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拓展妇女群众利益诉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渠道,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设立维权咨询站、法律援助中心、开通维权热线等开展面对面的维权服务。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家庭纠纷4起,提供婚姻家庭、妇女权益方面咨询10余次,增强了妇女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教育她们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对妇女进行绣娘、育婴、护理、家政等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并结合“春风行动”大力开展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20余条,推荐11名妇女到市内企业应聘,其中8名妇女成功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