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当前热点 » 国内关注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传媒人应遵循的守则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近日,《新女学周刊》相继刊发了应用“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分析的卫视广告及广告中的儿童形象调研报告,引发关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这套国际指标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媒体中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介绍该指标,本刊特邀参与该指标中文版翻译、推广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成员,就其制定背景、过程及推广进行详述。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衡量媒体运行和媒体内容性别敏感的指标框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出版的一套重要的媒体评价指标。作为一套国际性指标,媒体性别敏感指标(GSIM),旨在评价媒体机构和媒体内容中的性别敏感,判定其是否符合性别平等的原则。这套国际指标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媒体中的性别平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的制定背景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女性与媒体”作为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这一重大关切强调了媒体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经过20年的发展,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媒介影响无远弗界的今天,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通过媒体来推动女性发展和女性赋权的重要意义。促进媒介中的性别平等,就是要推进媒体全面多元地呈现女性形象,破除性别歧视,推动女性更好地利用媒体和参与媒体生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关注的两个全球优先事项是性别平等问题和非洲问题,可见其作为一个重要国际组织在推动女性发展方面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大工作部门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和信息传播。各个部门都在全球广泛地开展了促进性别平等的相关行动。信息传播部主要关注媒体传播的发展。在信息传播部门的框架中,推进媒体机构中的性别平等和媒体报道中的性别平等也是落实教科文组织性别平等优先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传播部主导,联合了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以及一些其他国际机构组织,共同制定了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希望通过这样一套国际通行的评价指标,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媒体发展,提升性别敏感,推动性别平等。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的制定过程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的制定过程持续了两年多。

  为实现对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的承诺,联合国大会于2010年成立了联合国妇女署。同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一年一度的“三八节,妇女制作新闻”活动中,将该年的主题定为“走向媒体性别敏感指标:性别视角下媒体和媒体内容的最好实践”。2010年“妇女制作新闻”的活动重点就是推动制定全球性的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并在世界媒介组织中加以推广。媒体性别敏感指标的第一稿就在那时形成,但这一初稿并不完善。2011年4月和201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先后两次召开国际协商会议,对媒体性别敏感指标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集和集中的讨论修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媒体专家和学者代表参加了这两次国际协商会议。多国的经验,不同的视角,使得这套指标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开放性。既结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实践经验,又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视野,使得指标能尽可能地符合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是专门为媒介组织制定的一套评价指标。其目的是鼓励媒介组织在媒介产品的内容中体现性别意识,推广性别平等。并且在媒介组织机构的政策和实践中体现性别平等。希望媒介组织能够通过自身的机制,采取和应用这些指标来促进媒体发展和提高新闻质量。采取必要行动促进改变。使用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并不是用来限制媒体的言论自由和独立,相反,提升媒体的性别敏感,有利于丰富媒体的视角,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媒体性别敏感指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年制定的媒体发展指标(MDIS)——《媒体发展指标:评价媒体发展的框架》的延伸。媒体发展指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成员国媒体发展情况的国际指标。这一评估已经在世界21个国家推行,被用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媒介相关国际项目报告的基础。

  在媒体发展指标的基础上特别制定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其目的是突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优先事项之一的性别平等。媒体性别敏感指标强调女性赋权和媒体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倡导通过一切形式的媒体以及在一切形式的媒体中为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做贡献。这一指标和媒体发展指标(MDIS)一起,都将成为教科文组织评估各国媒体情况的核心指标。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的应用和推广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主要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部分。第一部分:媒介组织中的性别平等,第二部分: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描绘。每个部分都从5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包括:使用者、重大关切领域、战略目标、评价指标及检验途径。

  在第一部分评估媒介组织中的性别平等里,评估领域包括五个方面:决策层中的性别平衡;工作及工作条件中的性别平等;在记者协会、新闻工作者组织以及其他媒体专业组织中的性别平等;媒介组织推动有利于媒介内容中性别平等的道德准则/编辑政策;教育和培训中的性别平等。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在工作场所中对两性工作能力的平等对待和认可,为女性和男性提供的安全的工作环境,男女同工同酬,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女性领导者能够平等地参与机构决策,机构活动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等等。

  第二部分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描绘,主要对新闻与时事和广告两大媒体类型的评估制订了细化指标。关注了新闻与时事媒体社论中的性别意识,男女在新闻事实节目中的均衡存在,媒体商业信息中对女性与男性的平等描绘,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等。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推出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媒体性别敏感指标,使其充分执行、恰当利用。媒体性别敏感指标的内容虽是经过一大批国际专家共同讨论制定的,但这些指标的内容也并非刻板化的固定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广这一套指标时,特别强调各国各地区的媒介组织可以根据相关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这些指标。

  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承担了媒体性别敏感指标的中文翻译和推广工作,该指标的中文版已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4年4月正式发布。相信这一指标将会对大众媒体提升性别意识、推进性别主流化和社会中的性别平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Copyright(c) 2007 版权所有:贵州省妇女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51—86574343 维权热线:12338

中文域名:贵州省妇联.政务 或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政务 [管理员入口]

黔ICP备15016254号-1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556号

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