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妇儿生活 » 家庭风采展

2020年全国五好家庭事迹展播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邹竹青

从军期间:一是在黔西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时被评为2003年度省级基层党建扶贫工作先进工作者十名之一;二是任团级单位主官时所在单位是2004年度成都军区表彰的“先进团级单位党委”、2005年度成都军区表彰的“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转业从警后:一是主动请战到基层一线,参与侦破大小案件300余起;二是圆满完成了各类安保维稳任务,为贵阳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担任特警支队副支队长以来:一是助推军警联勤形成常态化机制,为维护贵阳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积极取得组织部门支持,多次前往各部队进行特战队员特殊招录政策宣讲,既为多名优秀士兵解决了就业岗位,又助推贵阳反恐核心力量建设取得成效;三是疫情防控期间常态化督导修文、开阳、息烽、乌当等地共计20余个高速口卡防控工作并靠前指挥、随警作战在前沿,做到了疫情防控零失误。

班秀花

班秀花王培建的家庭,他们老少两代人和睦相处,长者言传身教,少者崇学向善,是村里人人称赞的“模范家庭”。两人结婚近30年来,从没吵过架拌过嘴,相亲相爱,幸福和谐。“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关键要看女人的心态。生活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夫妻俩相互理解,都各自宽容一些,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矛盾。”班秀花说,做人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遇到事情往好处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样一家人才会和谐幸福呀。生活中,班秀花是个宽容大度且热心友好的人。平日里,邻里乡亲谁家有什么难事,她总是会尽力去帮忙,对自己的亲戚朋友,更是处处为他们着想。

黎 洌

黎洌,参与编著《遵义风俗志》获贵州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父亲黎铎,主编《遵义沙滩文化论集》一、二、三集及《从边缘到中心》沙滩文化研究论文集四部,论文《贵州文化三主流:诗志禅》获遵义市首届社会科学论文一等奖,专著《贵州文化发展概观》获遵义市政府文艺奖文艺理论类一等奖,主编的《黎庶昌全集》获贵州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母亲刘丽,专著《遵义风俗志》获贵州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论文《乡土文学与蹇先艾》获2009年遵义市政府文艺奖(理论类)二等奖,论文《主流话语与民间话语的互动与融合——〈遵义红军坟的故事〉叙述》获2015年遵义市政府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三等奖。一家三人传承良好家教家风,在教育战线上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杨福会

杨福会系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三小学教师,丈夫姚大辉是习水县第八中学教师,女儿姚尧,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技师,一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在28年来的教育生涯里,她和丈夫一起,把工作和生活如诗画般展现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始终铭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行为准则,以一颗宽容无私的心和对学生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对待教育,对待学生,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喜欢。家庭中以身作则,平凡真爱诠释“优良家风”;以孝为首,忠厚传家编织“幸福密码”。他们以至真、至善、至美的家风指引后人奋发向上,让子女有了成才的好氛围好家庭,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典范。

肖 敏

2010年6月参加消防工作以来,她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全国“最美家庭”、贵州省“五好家庭”、六盘水市“文明家庭”称号,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评为“巾帼建功标兵”,贵州省“十大消防卫士”提名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记嘉奖。 近十年来, 她勇挑重担,悉心照顾生病母亲、呵护年幼子女、夫妻和睦相持,一心一意履行妻子、母亲、女儿的义务,以柔弱之肩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她心装大爱,在无数救援现场为陌生人的生命接力,用实际行动将孝、仁、义传承为家风;她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结合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期盼和需求,精准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推陈出新,消防宣传工作硕果累累。

杨青艳

提到杨青艳,总会让人首先想起她令人羡慕的家庭:夫妻恩爱,兄嫂和谐,子敬老爱。在她看来,家就像一瓶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生命内涵。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从结婚到生宝宝,结婚4年多的时间里,丈夫每天接送她上下班,一下班就回家帮忙带娃做家务。丈夫还主动向公司申请从业务岗转到后台岗,减少出差时间以便照顾孩子。孝敬长辈,关爱老人。因为母亲走得早,刚参加工作的她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就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供妹妹念大学。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陪伴父亲和公婆,希望他们的老年生活多一点乐趣,自己不在身边的时候少一点孤独。丈夫是一个急性子,说起话像吵架,她总劝导丈夫要耐心呵护,丈夫也逐一都改了。关爱子女,相互扶持。杨青艳生完孩子之后,婆婆心疼她一个人太辛苦,主动担起了照顾孩子的工作。

徐 娟

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并常年在医院住院的公公,用爱心坚守、及时行孝,并兼顾脱贫攻坚工作,17年被派到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办的角寨村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期间,结合“一宣六帮”工作思路,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对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力度,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协调资金100万元建起了办公楼和民族文化广场,让群众办事有了着落;协调项目资金90万元,建起了27个香菇种植大棚,让贫困户在香菇产业基地做工,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协调资金完成了全村5个自然组家家户户的庭院硬化,在村里成立了“心悦文艺队”,带领角寨村布依族女同胞参加安顺市广场舞大赛,让从未走出村寨的布依女孩走上了文化的大舞台,如今,角寨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是全省后进党组织的村已蜕变成了关岭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安顺市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原来的贫困村华丽蜕变成美丽乡村。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Copyright(c) 2007 版权所有:贵州省妇女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51—86574343 维权热线:12338

中文域名:贵州省妇联.政务 或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政务 [管理员入口]

黔ICP备15016254号-1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556号

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