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交流材料
省教育厅关于性别平等进校园试点工作
推进情况汇报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
(2018年4月26日)
在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贵州省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重要目标任务。在中小学阶段实施和推进性别平等教育,真正做到培养性别平等观念要从娃娃抓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7年3月,国务院妇儿工委“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在我省启动并开展培训,我省遵义市桐梓县被国务院妇儿工委确定为国家级首批试点,在此基础上,省妇儿工委将毕节市七星关区作为我省唯一一个省级项目试点。通过试点先行、创新推进一年以来,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下面,我就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贵州省妇女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的重要任务。各试点县(区)高度重视,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试点学校成立组织机构,确定实施试点年级,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如桐梓县灯塔小学春季学期确定1-6年级作为试点年级,桐梓四中确定七、八年级作为试点年级;秋季学期在所有年级进行全面实施,实现全覆盖。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试点学校利用办公室、走廊、宣传栏等校园显眼处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性别平等主题文化,以少先队、团队活动和仪式教育为切入点,将性别平等教育理念与德育教育无缝对接,有效确保了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性别理念逐步根植到学生们的心中。通过建构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能够科学、系统、高效地把性别平等的理念、实践和观念传输给学生。
(三)遵循规律,探索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各试点学校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需求,找准切入点和契合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将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各试点学校有效运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试用)》等资料推进项目工作,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主题课(每学期1—3课时)、融合课(每学期不少于3课时)、实践课(每学期至少一次)等三种课程,不断尝试将性别平等原则不断渗透到教师的课程中,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师生互动和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力求对男女一视同仁,避免出现性别偏见和歧视。
(四)学习借鉴,创新推进。为深入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试点县(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观摩课”等方式开展培训。2017年4月,桐梓县由县妇儿工委办牵头,组织县教育局、桐梓四中、灯塔小学一行10人,赴广东省中山市实地考察学习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工作。2017年5月,邀请两名全国社会性别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桐梓县试点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面对面与教师交流座谈;同时还在两间试点学校开展了3节公开课,将性别意识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性别平等原则,转变社会性别刻板化印象,增强性别视角。参训教师深受启发,大胆开展教学实践,并采取观摩课的方式开展培训,灯塔小学的毕嘉老师上了融合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四中的赵萍萍和张顺红两位老师分别上了专题课《朋友圈》和融合课《网络表情符号》,三位老师巧妙将性别平等教育和学科课程有机融合,效果很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认识不够。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对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工作认识不够,没有将本学科教材有机融入性别平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加之缺乏专家指导,主动投入到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二)宣传不够。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公众知晓率较低,学校实施显得有些软、有些虚。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更新刻板的性别意识,尊重性别差异,从源头上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缺乏专家队伍。由于全国在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处在起步、正在探索阶段,相关领域的专家较少,在实施过程中,急需培养一支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专家队伍和教师,积极探索性别平等进校园、进课堂的有效途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引导。各试点学校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广泛宣传性别平等教育,倡导男性与女性共同承担家庭事务,平等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活动,有效提高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
(二)加大师资培训。加强对试点县(区)学校教师的培训,加强性别平等教研人员及项目试点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尽早建立我省本土的性别平等教育师资队伍。
(三)发挥试点辐射。今年,我们将在桐梓县和七星关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倍增试点学校,在遵义市、毕节市再选几个县(区)作为试点推进。试点学校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推动全省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加大督促指导。省教育厅、省妇儿工委办将定期对“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大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及有效做法,引导各试点学校在师资培训、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全面深入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