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万木灿然。根据黔南州妇联党组安排,州妇联第二督导组一行4人,对妇联改革进行时的“三项任务”落实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足迹所到之处,但见妇女精神面貌昂扬蓬勃,工作有序进行,社会呈现和谐局面。各地妇女工作成绩可圈可点,亮点异彩纷呈,在“两规”工作全面实施的助力下,妇联改革“三项任务”落实工作有序而卓有成效的开展,凸显黔南妇女工作在2017年10月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百九十六万黔南妇女有了更温暖的“家”
自2016年黔南州妇联实施“会改联”的重大改革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强势推进,到2017年10月已基本完成,全州十二县市全面完成落实村级“会改联”工作,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工作也接近尾声。
妇联改革使黔南妇联组织以全新的形态出现在黔南大地,让“半边天”好花更红。
“会”改“联”,顾名思义是将原“妇代会”,改为“妇女联合会”,使妇女工作机构从一个不起眼的性别团体,改成一个具有责权利的组织机构,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激发了妇女干事创业的巨大潜力。
这项举措的背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群团改革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妇联改革方案>的通知》。举国上下大力推进妇女工作“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的改革创新,切实解决“四缺”问题,既 缺人员、缺编制、缺阵地、缺经费问题,变原来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
2017年5月,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在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晓凯,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玲,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桂荣的陪同下,赴黔南州福泉市和贵定县调研督导“扩大妇联基层组织成员”工作。在调研中,宋秀岩充分肯定黔南在开展“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中抢抓契机、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实现了“会改联”工作全面推开,创造了全国可复制的试点经验。
妇联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调整机构设置。州、县妇联领导班子实行专挂兼,专职、挂职、兼职干部各占一定比例,其中,兼挂职副主席达50%以上,州妇联班子设置为一正二副、挂二兼七。改革后,州妇联机关内设4个部室, 办公室、发展部、维权部、组织宣传部,下设1个事业机构,即州妇女儿童发展服务中心。
县市妇联设置为一正二副、挂一兼五。挂职成员由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女性人才担任,兼职成员由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女性先进模范人物、行业妇女骨干、基层一线代表、女性社会组织带头人等担任。镇、村(社区)妇联执委一般分别为25人、15人左右。
黔南共有人口四百一十万,妇女就占一百九十六万。妇联建制,让黔南妇女有了归宿感、地位感、责任感、担当感。妇联机构改革,解决了妇联工作力量上多下少的“倒金字塔”问题,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的生动局面。
妇联机构改革,让更多的优秀妇女加入到妇联组织领导机构中来,妇联工作已经覆盖社会各个行业,思想行为已经渗透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妇联机构改革,促成妇女地位的提高、责任的增强、思想的进步。
“妇联就是我的家”,这是妇女的心里话,更是一个组织的温馨魅力。目前,妇联工作已经在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块“妇女之家”的牌子醒目地挂在墙上,更确切地说,不止挂在墙上,也挂在广大妇女的心里。黔南各个县市的乡镇、村(社区)、设置了“妇女之家”,机关、学校、医院、商场、企业设置了“妇女之家”。各级妇联将“妇女之家”向新领域、新阶层、新群体延伸,在各类社区、社会组织、非公行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以及外来务工妇女、自由职业妇女、知识女性等相对集中但还未建妇联组织的盲区,不拘一格给妇女“一个家”,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和影响。妇联以“妇女之家”为平台,以专职妇联干部为骨干,以兼职和挂职以及社会工作者、巾帼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为依托,这个“家”覆盖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员架构。
这是一个大“家”,在这个“家”里,有的妇女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有的妇女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的妇女成为创业就业的领跑者,有的妇女成为企业员工的主心骨。
二、所调研的六个县市妇联工作亮点频闪
在调研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映入眼帘。各个县市妇联工作亮点频闪
黔南共有12个县市,每个县市都在创新方法,开拓思路,不拘一格,创造成绩。妇联工作亮点频闪。
来到贵定,妇联与综治办、公安等政法部门联手工作的创新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巾帼调解队”的作用发挥,她们助力综治维稳、建设平安家庭。巾帼调解队伍是一支由县妇联牵头组织的民间队伍,由一群能讲会说、懂政策、有威望、热心社会公益的妇女和妇联执委组成,她们活跃在贵定的街道社区、农村乡镇,将妇女风采和妇联执委作用发挥到极致,“有困难,找妇联”已成为贵定市民的一句口头禅,已成为贵定妇联组织的代名词。
宝山街道的戢红支书,是东方社区的巾帼调解联络站的负责人,在处理化解基层矛盾上是一把好手,多年的积案,她都迎刃而解。刘玉英,60岁,县里十多年的老上访户,哪个单位都没有办法协调处理她的问题了,一到节假日,都是稳控对象。她的前夫是劳教释放人员,有一个儿子,也是服刑人员。后来两口子离婚,刘玉英外嫁到浙江,生育了3个子女。现在回到贵定,没有居住地。她的前夫又再婚了,生了一个儿子。原来他家的地基,有刘玉英的16平方,她多年不在家,前夫的老婆就霸道的在刘玉英的空地前建起了房子,让刘玉英没有了进出的通道,刘玉英前夫在世生前刘玉英曾多次据理力争,但均被前夫以多次殴打告终,前夫去世后,刘玉英就开始踏上漫长的上访路,到处告相关单位不作为。经过戢红调解员的悉心调解,主动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最后成功化解多年积案,息访了。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自2016年9月创新成立了“贵定县巾帼调解协会”以来,各片区巾帼调解队共成功协调解决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问题和矛盾22例,为52名群众提供调解服务,为179名群众提供免费咨询和司法解疑,协助解决征地拆迁和项目推进中出现的矛盾纠纷2例。司法局采取以奖代补的工作管理,调解一起纠纷,评卷宗到司法局报销100元的补贴。
妇女信访代理也是贵定的妇女工作特色。全县妇女信访代理员有12人,来自不同的岗位,有律师、法院、公安、社会保障、经济专家、婚姻专家等行业的优秀人员,他们无私奉献,免费为全县的妇女同志代理相关事件。将信访代理变为现在的事务代理,只要妇女需要,妇联就立即办理,贵定的服务得到妇女同志的认可,得到一个口碑,“有事找妇联”。仅2017年上半年共接访12件,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例如4月5日,沿山镇外地嫁入本镇的妇女付某某,与老公杨某某发生矛盾,遭受了家暴,无家可归,接访后,信访代理员联合沿山镇妇联、分管领导、沿山派出所所长在沿山派出所对此事进行调解。处理要求杨某某立 即带妻到医院检查受伤害情况,如果付某某申诉对杨某某人身伤害事件走治安处理程序,派出所将全力按治安管理处理条例走程序,告知杨某某在与付某某婚姻存续期间如再有暴力行为,将对其启动家暴告诫程序。经过近20天的调解和回访,男方认错态度很好,女方身体也无大碍,女方也表示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原谅其夫此次的粗暴行为,挽救一个家庭的稳定。由于贵定妇联工作的出色,2017年贵定县妇联巾帼调解协会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在福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发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该市实际,创建了“112模式”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取得突出成效,经验值得推广,其中福泉妇联组织工作功不可没。福泉市在妇联改革试点工作中大胆摸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2016年9月,福泉市妇联代表黔南州在“全省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暨妇女之家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今年,福泉市龙昌镇创建的“1+3+3+N”工作新模式,又再次得到了宋秀岩主席的肯定,全国妇联于5月27日在《妇工要情》第36期刊登《贵州龙昌镇妇联打造“1+3+3+N”工作模式推进区域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文章,向全国推广我州推进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同时,市妇联一直注重吸纳各界力量,壮大妇联组织队伍,引导她们从“被妇联组织服务”转换为“服务于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引领和带动广大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的作用。福泉市二小教师陈建萍是涌现出来的妇女先进典型之一,是一名“爱心妈妈”,陈妈妈7年来关爱帮扶16名吸毒青少年儿童,戒除毒瘾、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她以一颗仁爱之心,把孩子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做孩子们成长的优秀引导者,把改造孩子们的健全人格作为自己的目标,坚持用真情真心关心和帮助走入歧途的孩子,经过了无数艰难,最终把这些孩子挽救过来,其中10个孩子已成功戒毒,5人已经结婚生子,陈妈妈的事迹感人,令人钦佩。
在平塘县通州镇,妇女撑起的文化天空如此灿烂!2017年三八妇女节之际,一个命名为“百花仙子节”的妇女活动震撼登场。这一天,全镇妇女们穿上节日盛装,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跟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唱起山歌跳起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把大街小巷变成展示民族风情和幸福生活的大舞台。通州镇政府以“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励民”为发展理念,通过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式,以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为载体,充分运用布依族苗族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占领广大群众的思想文化阵地,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娱乐性的文艺节目闪亮登场,公共文化之花绚丽绽放,充分展示了通州特有的妇女文化。自2012年以来,通州镇已成功举办了5届大型 “三八妇女节”活动,吸引了周边乡镇和独山、惠水、罗甸、都匀等游客前来参与。同时,该镇还结合春节、端午、六月六、中秋等节日,利用艺术团、社区互助会联合开展“送春晚”进村寨、中秋民俗文化、重阳老年节游艺、百姓宣讲等活动。
通州镇的妇女草根文化不仅是当地群众自娱自乐的精神粮食,还登上了艺术的舞台。通州荷花艺术团曾受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现场采访报道,参加央视“乡村大世界”走进平塘现场演出,闯入“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黔南片区半决赛,并荣获优秀奖;在参加全县“幸福进万家”公益性文艺演出进村寨竞标活动中,荷花艺术团一、二队曾荣获“最佳表演奖”、“最具活力奖”等多个奖项。
通州镇妇联以“妇女文化”为载体,为妇女工作搭建平台,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示范引领,一个又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发组建传递乡村文明的邻里互助会有40多个,奇迹般地培育出了50支镇、村(社区)文艺队伍、4个艺术团。比如通州的“荷花艺术团”,妇女们的文化活动积极为社会和谐与经济跨越发展助力。镇、村(社区)妇联指导各村居运用各团队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吸引着广大妇女同胞们走出家庭,进入社团,融入社会。这样一来,打麻将的少了,吵架的少了,家庭和谐了,离婚率下降了。
在歌舞升平的和谐环境里,妇女们积极参与牵头组建,并90%担任会长的“互助会”是邻里之间传递爱心和善心,弘扬团结友爱、扶贫济困和相互帮助的载体。“互助会”共同搭建邻里之间“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同步进步、和谐发展”的交流平台。哪家有红白喜事,哪家有家庭矛盾,政府工作需求了,互助会就会调度会员帮助协调解决。通州萱荷协会2015年9月成立。这是通州妇女自发组织的地方性、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现有会员253人,协会会员由企事业机关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妇女等不同层面的人员组成,其组成目的是为了弘扬社会正气,调解家庭纠纷,定期开展关爱困难老人、妇女儿童等活动,构建和谐通州,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也展示通州妇女风采。
荔波县各级妇联积极探寻妇女发展致富路的举措,搭建平台为贫困妇女、失地妇女、城乡无业妇女开辟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妇女发展良好格局。荔波红船社区妇联积极开展社区家庭脱贫调研,发现许多社区贫困家庭妇女无创业资本和就业渠道,大多失业或待业在家,为此,
社区党支部、妇联积极牵线搭桥,女子代驾队应运而生,社区创建了荔波巾帼代驾队,如今,巾帼代驾队活跃在漳江两岸,为民服务、实现就业脱贫。荔波,少数民族爱喝酒,又是旅游大县,游客来了,忍不住喝点荔波具有民族特色的米酒,酒后不能驾车就成了现实问题,而女子代驾,具有比男人更让人放心的安全优势,她们服务细心、周到、安全,故大受游客和荔波家庭欢迎,巾帼代驾队已成为荔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荔波旅游的城市名片。
荔波妇联大力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充分调动有技艺妇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整合资源,借用外力、外智和外来项目,千方百计把荔波民间工艺协会发展成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好事,现在已成立的剪纸协会的基础上,又筹建了蜡染、刺绣、旗袍等民间巾帼协会,现已组织会员近1000人,女性社会组织已成为服务精准扶贫和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
荔波积极实施在两新组织建立妇联。企业有了妇联,妇女有了主心骨。荔波的“贵州绿宝石丝绸有限公司”是位于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的一个丝绸生产加工企业,经营范围有:蚕种研发、蚕茧、绸缎、白厂丝、蚕丝被、真丝服装、蚕丝毯等丝棉制品的经营和进出口贸易。企业里的女员工占了总人数的98%,企业格外重视妇女的身心健康,首先是确定了妇联主席由副总经理担任,她上任后提出开展“工间操”,让妇女在紧张的工作之中解压放松,同时,这种集体的工间操也培养了步调一致的工作作风。由于尊重妇女,把女工的身心健康摆到第一位,公司得到迅猛的发展,已获得州级龙头企业和贵州省“印象小七孔”、“贵彩”著名商标,以及获得荔波县农村商业银行授予信用AAA级企业。
荔波妇联注重发挥各级妇联执委作用,在荔波县玉屏街道有一个妇联执委叫覃力珍,是时来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她用16年的艰辛,带领村民进行石漠化治理,开垦荒山,植树造林,打造荔波茂兰喀斯特山区独具特色的驼背树农旅产业基地,带领布依族、苗族、瑶族姐妹等各民族姐妹改造家乡穷困面貌,让荒山变成优美的生态环境,将生态农业与科普教育、休闲旅游等结合起来,在穷乡僻壤的乱石堆里创造出了“花果山”的奇迹。16年来,覃力珍花光了所有积蓄,连家里仅有的房子都已经抵押给了银行,共投入498万元,但她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倾力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举动得到社会各界与乡亲们的广泛赞誉。
惠水县涟江街道凤山社区,位于美丽的涟江河畔,县城中心,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319人,其中,妇女2640人,外来流动妇女311人。惠水县涟江街道凤山的网格化管理尤为出色,社区主动与政法部门合作,开办“网格平台”,实行“网格管理”,社区妇联执委担任“网格长”,社区对每户家庭同时指派一个网格联络人,进行一对一沟通与服务。她们把辖区内所有居民的姓名、性别、学历、工作、婚姻、需求等等进行登记造册,输入信息网。并且细致分类,残疾人、智障病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离婚妇女、失业人员等等一一注明,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社区妇联主席更是做到对辖区居民家庭如数家珍。县妇联指导社区妇联创建的社区“妇女之家”内,分出若干个“温馨小屋”,有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工作站、反家庭暴力工作站、妇女创业就业服务站、妇女心理疏导室等。因工作突出,凤山社区“妇女之家”获评“贵州省五星级示范妇女之家”。
在都匀,妇联用“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政治思想指引,加强学习,加强教育,加强宣传。积极开展“两学一做”,把这项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并十分重视妇联干部队伍自身思想建设,学习方法上创新形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选派妇联干部参加州妇联组织的各种培训。
都匀沙包堡办事处龙昌社区妇联组织开展新时期适应妇女就业的技能培训。为提高妇女就业技能,与人社、工商等单位相互配合,组织辖区有意愿工作的妇女,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免费培训。技能包括家政服务、保洁、刺绣、保姆等。都匀市的“黔妹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绩显著,他们采用滚动培训与按期培训的不同形式,训练了一批批具备专业技能的妇女家政服务人员,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走出去的妇女,工资每月3000、5000、8000、甚至10000不等。
在都匀,市妇联、团市委、市人民法院共同把寨老、妇联执委、优秀妇女、优秀青年的作用引入司法调解开展家事审判,妇联组织助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浪镇妇联、都匀第三人民法庭(平浪法庭)积极作为,通过组织妇联执委、优秀妇女,在多起离婚案、赡养案、财产分割案、邻里纠纷案中充当信息员、亲情劝说的得力助手。营造解决纠纷的温馨气氛,让调解过程温情化,无害化,实现了2017年上半年的家事诉讼案中80%已成功办结,20%已庭前撤诉。今后,还进一步设想,把流动法庭设到“村妇联”,有了妇联组织的介入,许多案子的遗留问题,将得以迎刃而解;甚至更多的家事诉讼案将在庭前撤诉,力促更多家庭、邻里重焕亲情、恢复和谐。
所到县市妇联都组织巾帼志愿者加入“爱心妈妈”队伍。“爱心妈妈”以妇女特有的温柔情怀和女性的细腻,给社会带来温暖效应,这是男同志做不到的。各个社区都组建了这样的队伍,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关心群众,奉献爱心。妇联组织利用“妈妈”这样一个温馨的词汇,贴近困难群众,并且在急、难、险的特殊情况下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荔波漳江园社区的妇联主席覃燕姣,就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农民工跳楼问题,这个农民工因为追讨高工资无果,一时想不通,爬上楼顶,打算跳楼,有关单位、公安及政府极力劝阻,无效,情况紧急,妇联主席覃燕姣站出来,对他说:“孩子,你下来,你知道吗?我是这个社区的妈,你有什么事不能给妈说啊,你的事我陪你力争到底,你下来。”这个农民工在“妈”的母爱呼唤声中放弃跳楼,事情在各级的关心下得已有效解决。
“爱心妈妈”以妇女特有的温柔情怀和女性的细腻,给社会带来温暖效应,这是男同志做不到的。
调研中还发现一个独特亮点,平塘的卡蒲毛南族乡,党委政府在对妇女工作重视的牵引下,挖掘出了厚重的历史 “母”性文化的奇绝。传说中一位美丽的“雾娘”进入我们的视野,相传在很久以前,外族的不断入侵毛南族生活领地,毛南族的女青年石孃在丈夫的带领下英勇善战,在丈夫战死之后独自一人带领全村人民继续反抗,在最后一战中击退了外族并投身于火焰之中。这时,卡蒲这片地方被大雾整个笼罩住,只见这石孃化身一团白烟,在半空中对着毛南村民说道:“我已被老祖接到他身边,以后大家要励精图治,继续构建我们的家园”。说罢,便消失在这云雾之中。从此,毛南人就坚信只要是云雾天石孃就会出现在天上佑护着毛南子孙们,于是便把石孃改叫为雾娘,毛南妇女坚韧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
毛南族有其独有的“母亲节”,在每年“迎春节”的这一天,毛南山村60岁以上的母亲们会自发的在山坡上欢聚,共化家常,共聊子女的成长教育、家庭的生产、邻里的团结。每年六月初六,是毛南族的“女儿节”,这一天毛南族外嫁嫁人的女儿都会带上丈夫孩子,买上一两件新衣服、带上自己做的好酒好菜,高高兴兴赶回娘家看望“老外婆、老外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卡蒲妇联运用毛南人民崇尚“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尊重外家”“感恩父母”“做个雾娘式的母亲”的优良民族文化的传播助推妇女工作的开展,实现妇女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毛南山乡处处呈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局面。卡蒲毛南族乡党委政府准备实施女性文化园建设,选址于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与亮寨村交界处,园区内布置雾娘大殿,女子文化博物馆,女红书院,以及双面雾娘雕塑,重点体现卡蒲毛南族佯黄人的精神风貌,提升毛南族的精神高地,突出爱护女性,尊重母亲,让“雾娘”成为毛南族女性的精神图腾,形成特色鲜明的毛南女性文化。
三、存在的不足
1、个别县市对改革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推进不力,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协调各方的主动性不够,未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字优势;个别乡镇、村(社区)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三项任务的落实有走过场现象。
2、多数镇、村妇联班子未实行主席、副主席月“轮值制”,兼职妇联副主席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存在矛盾,未有效统筹兼顾。
3、基层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政策解读、法律法规、农村科技、民族文化、产业化、信息化等方面知识欠缺、履职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够,先进引领作用未有效发挥。
4、多数农村妇女不会谋发展、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各级各部门缺乏对城乡妇女就业创业、法律法规、维权自身等方面的常态化培训,未建立学员回访制。
5、对于妇女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解决渠道还不够畅通,各级妇联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6、多数妇联未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问题症结未发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未找准,工作亮点、创新举措总结提炼不够,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搭车注入“妇”字元素不够,大多是,虽辛苦参与,但在各级各部门创建的品牌工作中妇联工作未得到充分体现和肯定。
7、上级妇联对基层妇联指导不够,改革工作需强化各级各部门,以及妇联组织自身的重视与队伍建设。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围绕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妇联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以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局、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妇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拓性地开展妇女儿童工作;要围绕推进以乡(镇、街道)妇联为重点的“基层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完善村(社区)“会改联”工作,在开展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全覆盖中继续注重在两新组织建立妇联、培育和扶助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多做文章;要围绕“联”字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打破行政隶属、身份限制、行业分割等局限,进一步延长妇联工作手臂。
2、向改革借力、做实做优妇联工作
妇联改革的目标就是着力打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基层组织架构,不断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妇女需求,真正通过改革,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广大妇女群众可信赖可依靠的“娘家”。要常态化建立区域化妇联轮值主席制度,由专(兼)职副主席、执委组成轮值主席团,充分挖掘轮值主席所在界别的行业优势。按月召开轮值主席会议,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并建立常委、执委联系困难群众制度,让困难家庭、有矛盾家庭、鳏寡孤独和外来家庭进一步感受到党的温暖。
当前,各级妇联组织要抢抓改革契机,以织密组织网络、夯实基层基础、转变工作方式、凝聚巾帼合力等为切入点推进基层妇联改革,强力推进“三项任务”落实、“两规”实施、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自身建设,确保妇联改革工作顺利进行。要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借助各类民间工艺协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发展平台,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引导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为周边妇女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打造“女”字号产业、民族旅游商品、艺术珍品,重点培育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示范带动面广的“巾帼”基地(企业),打好黔南“妇”字号品牌。
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运用各级妇联执委身在基层、邻里情况清、底数明的独特优势,指导执委们当好社情民意的宣传员、情报员、调解员,引导更多的优秀妇女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主动参与疏导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家事庭审(调处)等工作中,有效防范和杜绝矛盾激化,助力各级各部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于萌芽状态,构建最美家庭、和谐社会。
3、创新宣传方式、发出妇联好声音
要积极主动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协调联系,对新时期妇联工作搞好宣传策划,不断拓宽工作宣传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发出黔南妇女的声音,展现黔南女性的风采,同时不断创新思路,以有声势、有深度、有特色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黔南妇女工作的影响力,从而激发各级妇联组织的内生动力,争取更多的支持力量。
4、总结经验、提炼模式
“经验来自基层、模式来自基层”,现“三项任务”落实工作已进入尾声总结阶段,各县(市、区)在重点推行学习福泉市龙昌镇妇联区域化建设“1+3+3+N”的试点创建模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在改革中“三项任务”落实的新举措,要将各级妇联组织的改革成效,特别是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培育先进典型、工作创新模式、工作亮点打造等进行全面总结,要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创造妇联改革工作中的“黔南模式”。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喜悦地看到,各级妇联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根据妇联改革“三项任务”落实的工作要求以及“两规”实施工作的目标,以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局、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妇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未走到的县市妇联根据其上报的总结材料反映,工作也是可圈可点,亮点纷呈。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今后妇联工作一定会围绕妇女发展与维权需求目标,把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影响力作为重要课题,进一步扩大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组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的伟大征程中,巩固党执政的广大妇女群众基础。妇女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促进全州妇女工作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