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快递 » 工作动态

贵州毕节:苗家女“绣”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近年来,贵州毕节各地的苗族妇女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壮大苗绣文化产业,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帮助家乡村民就业增收,用一针一线“绣”出了致富产业路。

七星关区苗族妇女李正芳正在刺绣(夏文婧 摄)

李正芳是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五里坪社区一位苗族妇女,从小看着母亲蜡染、刺绣,对苗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她在家门口开起了蜡染刺绣作坊,鼓励没有刺绣基础的家庭妇女参与进来。十多年来,她从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变成民族传统服饰加工产业带头人。

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五里坪社区民族服饰加工厂生产的苗族服饰产品(夏文婧 摄)

走进位于五里坪社区的民族服饰加工厂,各种设备运转的声音“哒哒哒,哒哒哒……”,工人们熟练地操控着机器,忙着加工生产,李正芳正在为工人们做现场指导,“我们工厂里面有40多名工人,绝大多数都是家庭妇女,我们把订单任务分给她们,做好以后就拿来我回收,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除了手工刺绣外,李正芳还购买了几台电脑刺绣设备,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抱枕、手办、丝巾等独具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销往云南、四川等地,年产值达到300余万元,为更多的家庭妇女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五里坪社区居民殷娟说,“在这边上班4000多元一个月,挣钱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孩子,很满足。”

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五里坪社区民族服饰加工厂,工人正在操作设备。(夏文婧 摄)

如今,社区里很多居民的腰包已鼓起来,生活越过越好,蜡染刺绣作坊壮大了苗绣文化产业,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初冬时节,在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苗族寨子里,苗家女杨英拿着刚刚加工好的苗族服饰,在手机屏幕前通过抖音直播平台销售。杨英身后,绣花机、缝纫机快速飞转,十几名苗族女孩三三两两围坐一起,专心裁剪、熨烫。

纳雍县苗家女在加工苗族服饰

杨英先后去过广东、浙江等地务工,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陪伴,选择回乡创业,开始加工销售苗族服饰。一块块布匹经过她的巧手快手制作,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苗族服装或饰品。她将这些服饰展示在抖音平台,销量越来越好。

纳雍县苗家女直播卖苗族服饰

随着订单增加,杨英家里的缝纫机也从当初的1台增加到3台,小小作坊解决了苗家寨子里部分人员的就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夏文婧  高毅  蒲德梅  陈一仆)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Copyright(c) 2007 版权所有:贵州省妇女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51—86574343 维权热线:12338

中文域名:贵州省妇联.政务 或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政务 [管理员入口]

黔ICP备15016254号-1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556号

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