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快递 » 工作动态

巾帼好网民故事 | 张清艳:我在职校教刺绣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前往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那天,天空铅灰,浓云低垂,吹在身上的风很硬,裹挟雨的湿润。放学铃后播放的校园歌曲,伴随声声雀跃,只见学生潮水般的从教学楼涌出,张开双臂奔向操场、食堂,那无所畏惧的勇敢,令人感慨青春是朝阳、初露,即便在阴天也如刺破天际的光芒。

刺绣,并不是普安中职的必修课。这所职校开设的专业涉及茶叶生产与加工、美容美发、酒店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显而易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偏文艺气息的刺绣是一门选修课,但从2016年开设至今,已有数百名学生主动走进教室。

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张清艳与学生课后谈心

刺绣班位于教学楼二楼。一推门,二十余张刺绣桌,桌面流淌着五色彩线,绣布上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热血动漫,还有白茫茫的一片正等待下针之人倾注心血。身穿民族服饰的刺绣教师张清艳站在讲台,正讲解皱绣的技艺。底下坐着十来位学生,面容青涩,神情专注,边听边捻线穿针,各色针线“飞龙走凤”,刺绣图案被“雕琢”得生动立体。

伴随指尖流转,一个关于职校刺绣班的故事,由张清艳娓娓道来。

“我的外婆是一名绣娘,教会了我妈妈,我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我妈妈刺绣,绣得活灵活现的,我就跟在身边扯线团、穿针,偶尔也会跟着绣上几针。”在张清艳的家乡普安县高兴村金家山组,刺绣技艺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大山女儿血脉的传承基因,姑娘家的鞋、衣、裙都出自个儿的手艺,嫁衣是妈妈帮着一起绣的,出嫁当天,妻子还要给丈夫带一双亲手绣的新鞋。这种蕴藏在绣品里的东方美学与含蓄的浪漫,深深地影响着张清艳,“我想将这种美展现给更多人,感受刺绣技艺与作品的魅力。”

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张清艳教授学生刺绣

幼师毕业后,张清艳一门心思钻研贵州苗绣、布依族刺绣,一有空便四处拜师,四川蜀绣、苏州苏绣都去学了,学得越多,思维越宽阔,“一人绣是传承,一群人绣是发扬”,她领着老家15个待业妇女一起刺绣,以新意运旧法,将民间图案与现代绣工相结合,形成个性鲜明的特色风格,走俏市场。村民刘远术说:“我接单做刺绣布袋,一个月能赚3000元左右,日子有了新奔头。”

从生动的花鸟牛羊,到抽象的山川湖海……张清艳的绣花功夫越发精进,这使她从贵州大山苗寨走到更广阔的舞台。刺绣此时对她而言,已不再是个人兴致或是一门营生,而是“放宽眼界促发展,绣花功夫惠民生”。张清艳成立了工匠创新工作室,长期在山村开设“锦绣女”培训班,带动妇女创业就业,延续和发扬传统刺绣工艺,推动文化产业经济繁荣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16年是“高铁迎着茶香来,普安风情搭上发展快车”的开端。也在这一年,张清艳就职于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她又萌生了新想法,“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从孩子抓起,方能生生不息。”

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刺绣培训班

普安中职开设刺绣培训班,除了张清艳现场授课,还邀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丽、杨文斌开设网络课程。

一门“古老又新奇的课程”既教授纷繁复杂的苗绣,也指导精妙无双的布依族绣法,这对学生的吸引力仿若魔力,随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加入,“年轻化”为刺绣注入了新活力。

“每年都会有几十名学生跟着我学习,他们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这正是当下最需要的。”张清艳说,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意想不到的灵感如一泓清泉,直流而下,例如她带领学生们共同创作的山海情绣品《甬黔连心》,便融入了青春的气息。《甬黔连心》长1.2米,宽0.8米,是一幅描绘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的绣品,重点表现了宁波市镇海区对普安县一红一白产业发展项目的大力帮扶,乖巧的长毛兔、热气腾腾的“普安红”,还有布依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器乐演奏艺术“斗弹达吟”都镌刻着少年人的巧思。

刺绣培训班学生梁濛

昔日,捻线飞花的学子已毕业,那一手刺绣技艺将为生活增添锦绣。今朝,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又是一批朝气蓬勃,散发耀眼光芒的年轻面庞。

正在绣康包的是17岁的少女梁濛。从小看着奶奶、妈妈刺绣的她,“绣花功夫”可不一般,已荣获黔西南州第八届技能大赛布依康包创意制作赛第二名。有了这个奖,她能直接报送省内大专院校,而她的梦想,不止于此。“我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有人问我,怎么不去学习缝纫机,我说,如果机器赋予服装生命,那么灵魂一定是手工刺绣给的。”

20岁的杨浪,是本届刺绣班唯一的男同学。

“刺绣为什么吸引你?”记者问。

刺绣培训班学生杨浪

“因为它能够生动地展现一幅画,这个过程还可以修心。”杨浪平静地说道,心无旁骛地去完成一幅艺术品,是一件很酷的事。他计划学成之后,开一间绣坊,让山外的人领悟到这种无法言说的美。

杨浪的回答,真挚而热烈。

而正是这样一群拥抱梦想的青少年,让张清艳坚定了想要做好“普安刺绣”名片的决心。2023年4月,黔西南州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普安苗绣上榜。

锦绣图景,指尖芳华。

张清艳满怀憧憬地说道:“将来,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普安刺绣,会传承、会发扬,会把这门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为我们老百姓带来机遇成就梦想,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Copyright(c) 2007 版权所有:贵州省妇女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51—86574343 维权热线:12338

中文域名:贵州省妇联.政务 或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政务 [管理员入口]

黔ICP备15016254号-1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556号

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